黑飞反制需依托 “侦测 - 识别 - 定位 - 决策 - 反制” 全链条技术,结合无人机感知单元的功能,具体反制逻辑如下:
· 反制手段:通过 900M/1.2G/2.4G/5.2G/5.8G 全频段被动接收,无需发射信号即可捕获无人机自发的图传、遥控信号,实时解析品牌、型号、频率等信息(如大疆 O4 图传协议),区分合法与非法飞行。
· 核心价值:隐蔽式侦测避免打草惊蛇,对 “黑飞” 无人机(尤其是未报备的自制穿越机、增强型 WiFi 机)实现 “静默发现”,解决传统主动探测易被规避的问题。
· 反制手段:通过监测无人机 RemoteID(远程识别信息)及信号特征,实时输出无人机经纬度、距离、高度、速度等数据,定位精度≤10 米,同步追踪飞行轨迹。
· 核心价值:不仅锁定无人机位置,更能通过信号源反向追溯飞手所在区域,为执法部门提供 “人 - 机 - 位” 关联证据,解决黑飞 “追人难” 的痛点。
· 反制手段:设定电子围栏报警区域,当黑飞无人机闯入时,系统通过云端平台实时推送短信、地图标注等报警信息;合法无人机加入白名单后,可屏蔽正常飞行报警。
· 核心价值:避免对合规飞行(如航拍作业、物流无人机)的误干扰,提升反制效率,聚焦真正的黑飞目标,降低安保资源浪费。
· 反制手段:
· 软反制:通过外接干扰反制单元(如射频干扰器),阻断无人机图传、遥控信号,迫使无人机悬停、返航或降落;
· 硬反制:联动雷达、光电设备(如激光驱离装置)或无人机捕捉网,实现物理层面的目标控制;
· 数据反制:通过云端平台对接公安、空管系统,上传黑飞数据作为执法依据,推动合规管理。
· 核心价值:从 “发现” 到 “处置” 闭环操作,根据场景需求灵活选择反制强度,避免单一手段的局限性(如纯干扰可能影响周边合法设备)。
· 反制手段:7×24 小时持续侦测(≥168 小时),记录黑飞无人机的飞行时间、轨迹、型号等数据,支持历史记录回溯与统计分析。
· 核心价值:为监管部门提供黑飞事件的完整证据链,用于事后追责、风险评估及政策优化,形成 “预防 - 处置 - 总结” 的管理闭环。
1. 机场净空保护:某国际机场部署该感知单元后,通过无源侦测 + O4 协议解析,成功识别每日 20 + 架次未报备的大疆新型无人机,配合干扰设备实现 “发现 - 驱离” 全流程处置,误报率较传统雷达方案降低 80%。
2. 大型活动反制:某演唱会现场通过车载部署感知单元,30 分钟内完成 3 公里范围监控网络搭建,实时过滤 200 + 架次合法航拍无人机,精准报警 5 架次黑飞目标,保障活动安全零事故。
无人机感知单元通过 “技术兼容 + 隐蔽侦测 + 灵活部署 + 生态联处置” 的完整技术壁垒。相比传统反飞设备,其对新型号无人机的适配能力、全天候稳定性及低部署成本,使其成为机场、政府、活动安保等场景的核心反制工具,切实解决黑飞 “发现难、定位难、处置难” 的行业痛点。#无人机雷达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