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9日晚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赴瑞典名校斯德哥尔摩大学,他将与研究者、译者和读者们就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
在活动的最后,一位身穿白衣的男生站起来提问,逗得全场哄堂大笑。“我的问题是,莫言老师你幸福吗?幸福的源泉是什么?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获取幸福?
莫言也被这个问题逗乐了。他反问道:“你是中央电视台的吗?”随后,莫言说:“我起码今天很幸福,因为有这么多的读者来听我讲话。我看到这么多年轻的脸上神秘的笑容。因此我幸福。”
面对央视史上最吐槽的走基层调查,民众纷纷围观,并以此为娱乐调侃的话题,当被莫名问到:“你幸福吗?”的问题时,人们大都感觉这个问题似乎少了些诚恳,多了一点讽刺。本来一项接地气的民意调查,却矫枉过正,让人感觉不真实,不实在。
而莫言作为诺贝尔文学家的获得者,也成为了近期最热门的人物之一,面对“你幸福吗?”这样的神问题,莫言的神回复“你央视的吗?”直接藐视了这个的问题,再度把这个话题炒得热火朝天。莫言巧妙地对答了这个反讽意味严重的提问,实在大快人心。
的确,在压力倍增的社会现实,欲望追求的激烈膨胀,人们已无法去定义幸福,或者去描述幸福。其实幸福一直是用心去体会的一种感觉,是一种个人感受,并且是无法量化的。有的人觉得开玛莎拉蒂,住临海别墅,用普罗巴克指纹锁,买得起切糕就是幸福;有的人蹬着自行车,住着农民房,吃着烤红薯就是幸福;有的人不生病,生病看得起医生就是幸福;有的人读得起书就是幸福;有的人下班不塞车就是幸福……单纯地问幸不幸福没有任何价值,不正视、关注社会现实更没有价值可言。没有绝对的幸福,你这一秒幸福可能下一秒就悲剧,人不可能一直幸福,也不可能一直不幸福。幸福是一种追求,无任何界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现实社会多少需要一些大学的道理。人不可以脱离现实去谈理想,孤立民众的生存现实而贸然追求幸福的尺度,不可谓不讽刺。
如果有人问你:“你幸福吗?”不妨回他一句:“你央视的吗?”的莫言式幸福回答,保留一点心灵的美好,存续一些坚韧的东西,比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