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以下简称《出境入境管理法》)于
生物特征识别在中国发展状况
我国生物特征识别行业最早发展的是指纹识别技术,基本与国外同步,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了研究,并掌握了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而我国对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形识别等生物认证技术研究的开展则在1996年之后。1996年,现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谭铁牛入选中科院的“百人计划”,辞去英国雷丁大学的终身教职务回国,开辟了基于人的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等国际前沿领域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开始了我国对人脸、虹膜、掌纹等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研究。
自2003年后,生物特征识别行业步入成长期,主要特征有:产品体系已建立,技术标准逐渐完善,行业内企业数量激增(全球目前从业公司已上千家),产品成本已大幅度下降,技术已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各领域应用渐趋普及,行业体系也已成型。以中科院自动化所科研成果为依托的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在虹膜识别产业化方面积极探索,于2006年10月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嵌入式网络化虹膜识别仪,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部分企业在技术研发等领域也取得突破,如亚略特、银晨科技在人脸识别等技术上都取得了领先水平。
我国《信息安全技术虹膜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B/T20979-2007)国家标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将于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对我国生物特征识别产业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这是我国生物识别行业的第一个标准。
指纹识别系统发展展望
当前,大家对指纹识别系统肯定已经不再陌生,也不会跟以前一样觉得这项技术有多高端,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大家思维带来的变化。指纹识别技术实际上是通过指纹与已经保存的指纹的比对来实现的,如果把人手指的小块皮肤放大,其间其实存在着海量而不可复制的信息,这些独特的信息决定了指纹识别系统的安全性的有更高的保障。
指纹识别技术发展初期,由于传感系统技术和cpu运算能力的限制,这项技术并不是很精确和可靠的,所以这项技术并没有在重要的安全领域得到应用,更多的是作为一项猎奇的技术被大家认识和接受。到现在,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和cpu功能的增强,这项技术已经逐渐变得稳定而可靠,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公司的指纹打卡系统,智能家居的门禁系统,签到系统等,都是应用的指纹识别系统。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指纹识别系统会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比如现在的ic卡,卡片丢失后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可能的信息泄露,若将指纹识别系统应用到IC卡的安全保卫系统,在刷卡的同时识别指纹,用户将再也不用担心卡片丢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信息泄露问题。也可以更广泛的应用于车辆启动、家庭门禁的保卫问题,为人民的财产加了另一道更加安全可靠的防护,私人财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信息来自:太平洋安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