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飞机与飞鸟相撞:概率背后的航空安全密码

全球每百万次航班约500次鸟击,90%发生在起降阶段,但现代航空设计已将其转化为可控风险。从韩国务安机场0.09%的高发率到中国保山机场技术干预后下降92%,科技与生态治理正重塑飞行安全边界。

飞机与飞鸟相撞的概率受多重因素影响,需从全球统计、地区差异、飞行阶段及鸟类特性等多维度综合分析:

一、全球平均概率:每百万次航班约 500 次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2025 年最新数据,全球每年发生超过 2 万起鸟击事件,而 2025 年全球航班总数预计达 4000 万架次。由此推算,平均每百万次航班的鸟击概率约为 500 次(即 0.05%)。这一数据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统计的 “每 2000 次航班起降发生一次鸟击”(每万次 5 次)基本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90% 的鸟击事件集中在飞机起降阶段(离地 15-243 米),此时飞机速度快、高度低,留给机组反应的时间极短。例如,2025 年 3 月美国联邦快递波音 767 货机在起飞后 9 分钟因鸟击导致发动机起火,机组紧急返航。

二、地区差异显著:机场生态环境决定风险等级

高风险地区
韩国务安机场因毗邻候鸟栖息地,2019-2024 年鸟击比例达 0.09%(每万次航班 9 次),是济州机场(0.013%)的近 7 倍。意大利因鸟类多样性丰富,2022 年鸟击事件达 2168 起,平均每万次航班 10.3 次,为欧洲最高水平。

中低风险地区
新西兰机场通过生态治理将鸟击发生率控制在每万架次 4 起,美国部分机场通过驱鸟系统将概率降至每万次 5 次。中国保山云瑞机场采用 5G-A 通感一体技术后,鸟击率下降 92%。

特殊案例
2025 年 7 月,日本乐桃航空 MM32 航班从高雄起飞后疑似遭遇鸟击,在空中盘旋 4 圈后返航,凸显鸟击对航班运行的直接干扰。

三、鸟类特性与撞击后果的关联性

体型与冲击力
鸟类质量越大,撞击破坏力越强。实验显示,一只 7 千克的大鸟以 960 公里 / 小时速度撞击飞机,产生的冲击力达 144 吨,相当于一枚炮弹。2025 年 3 月阿根廷波音 737 客机因吸入大型鸟类导致双发失效,紧急迫降时造成发动机严重损坏。

撞击部位风险排序

发动机:占鸟击事件的 40%,可能引发喘振、起火甚至空中停车。例如,2025 年 3 月美联航 A320 客机降落时吸入 15 只小鸟,导致右发受损。

机翼 / 风挡:可能破坏气动结构或遮挡视线。2024 年 12 月西藏航空某航班起飞时鸟击风挡,虽未造成损伤,但驾驶舱玻璃残留血迹。

机身 / 起落架:可能导致液压系统故障。韩国济州航空坠机事故中,鸟击被怀疑导致起落架无法放下,最终引发灾难。

季节与迁徙规律
北半球 8-9 月、南半球 3-4 月为鸟击高发期,此时幼鸟试飞及候鸟迁徙使空中鸟类密度增加。2024 年秋季调查显示,柳莺科、鸫科等迁徙鸟类的鸟击频率显著高于留鸟。

四、数据背后的隐藏挑战

漏报与统计偏差
国际鸟击委员会(IBC)指出,仅约 20% 的鸟击事件被正式报告,多数轻微碰撞因未造成损伤而被忽略。例如,2025 年 7 月匈牙利维兹航空航班遭遇鸟击后,经检查未发现故障,事件未被计入官方统计。

机场环境动态变化
机场周边湿地、垃圾场等生态改造可能改变鸟类活动模式。意大利罗多彼山谷因风力发电机扩张,导致秃鹫等猛禽与飞机碰撞事件激增,2023 年该地区记录到 27 起相关事故。

技术防御的局限性
尽管激光驱鸟、雷达监测等技术广泛应用,但仍有漏洞。2025 年 3 月法国航空 A321 客机起飞时遭遇鸟击,发动机吸入小型鸟类,凸显现有系统对低空小型目标的识别不足。

五、风险量化与安全冗余

概率与安全性的平衡
虽然鸟击概率看似较高,但现代民航飞机设计已充分考虑抗鸟撞能力。例如,波音 737 Max 系列发动机通过吸入 4 千克重的鸟类测试,确保单发失效后仍可飞行 120 分钟以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统计显示,每百万次航班因鸟击导致的致命事故不足 0.01 次,远低于机械故障等其他风险。

机组训练与应急响应
飞行员需接受紧急机动训练,例如美国西南航空 1496 航班为躲避无人机群急剧下降 145 米的操作(虽非鸟击案例,但反映机组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中国民航要求机组在遭遇鸟击后,需在 30 分钟内完成发动机内窥检查,确保安全隐患彻底排除。

六、未来趋势与应对方向

技术革新

AI 预测系统:结合鸟类迁徙数据库与气象数据,提前 72 小时预警高风险时段。

生物仿生设计:模仿蜂鸟羽毛结构开发吸能材料,降低撞击对机身的损伤。

无人机反制光雷科技自主研发,如利用无人机反制和监察设备驱赶

国际协同治理
欧盟计划 2026 年建立覆盖全欧洲的鸟类迁徙监测网络,共享实时数据以优化航线规划。亚太地区则推动机场生态认证,要求新建机场必须通过鸟类风险评估。

公众意识提升
美国 FAA 将鸟击防范纳入飞行员执照考试内容,中国则通过《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强化对 “黑飞” 无人机的管控,间接降低鸟类与飞行器的冲突。

结语

飞机与飞鸟相撞的概率本质上是技术与自然博弈的结果。尽管每百万次航班约 500 次的碰撞频率看似惊人,但通过工程设计、生态治理与应急体系的多重保障,航空业已将其转化为可管理的风险。随着低空经济发展(预计 2025 年中国市场规模达 8591.7 亿元),如何在创新与安全间找到平衡点,仍是全球航空业面临的长期课题。随着近些年国家对科技事业大力支持,西安光雷科技针对机场安全研发监测,反无设备以及合理化的应用,对于普通旅客而言,无需过度担忧,现代航空的安全冗余,早已将这一风险控制在极低水平。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传媒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a&s传媒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