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作为人员密集、交通枢纽功能突出且安全等级极高的场所,安防监控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核心技术手段之一。若不安装安防监控,将面临多维度、高风险的安全隐患,具体危险如下:

一、恐怖袭击与暴力事件风险剧增,人员伤亡概率上升
机场是恐怖分子的潜在目标,安防监控的核心作用之一是实时预警和追踪异常行为。若缺乏监控:
无法及时识别携带危险物品(如爆炸物、武器)的人员,也难以追踪其行动轨迹(如进入人群密集的候机大厅、靠近燃油区)。一旦发生袭击,可能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参考 2016 年布鲁塞尔机场爆炸案,监控曾捕捉到嫌疑人但因响应延迟仍造成 32 人死亡)。
无法快速定位暴力事件(如持刀伤人、群体性冲突)的发生地点,安保人员难以及时介入,可能导致冲突升级,扩大伤亡范围。
二、非法入侵飞行区,直接威胁航班运行安全
机场的跑道、停机坪、滑行道等 “飞行区” 是安全管控的核心区域,严禁未经授权进入。安防监控(尤其是周界监控、跑道监控)是阻止非法入侵的关键:
· 若没有监控,人员或车辆可能擅自闯入跑道(如乘客误闯、极端分子故意进入),而塔台和飞行员无法及时察觉。飞机起降时(尤其是起飞加速阶段),碰撞入侵物可能导致机毁人亡(如 2015 年印度孟买机场,一名男子闯入跑道,导致一架客机紧急刹车,险些相撞)。
· 动物(如野猪、流浪狗)闯入飞行区的风险也会增加。缺乏监控无法及时发现并驱离,可能引发飞机起降时的碰撞事故(类似鸟击,但大型动物的撞击破坏力更大)。
三、关键设施遭破坏,影响航班运行基础
机场的导航系统(如 ILS 仪表着陆系统)、燃油管道、供电设备、通信基站等是保障航班起降的 “生命线”。若缺乏安防监控:
· 破坏行为(如故意切断电缆、损坏导航天线)难以被实时发现,可能导致航班失去导航信号、燃油供应中断,引发大面积延误或取消。例如,若跑道灯光系统被破坏而未察觉,夜间航班可能因看不清跑道而无法降落,增加迫降风险。
· 燃油库、危险品仓库等高危区域若被非法进入或破坏,可能引发火灾、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机场燃油库存储量可达数千吨,一旦爆炸,影响范围可达数公里)。

四、治安混乱,违法犯罪活动失控
机场人员流动性大、涉及大量财物(如旅客行李、机场现金流转、高价值航空器材),安防监控是震慑和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无监控将导致:
· 盗窃、扒窃案件激增:旅客行李在候机大厅、行李提取区易被偷窃,且难以通过监控追踪嫌疑人,破案率大幅下降,损害旅客财产安全。
· 走私、非法携带违禁品失控:安检口若缺乏监控复核,可能导致毒品、危险品等通过安检漏洞进入航班,威胁飞行安全(如 2019 年某机场因监控故障,一名乘客携带易燃液体登机,起飞后引发小范围火灾)。
· 扰乱秩序行为难管控:如乘客在登机口插队、冲击安检、在停机坪追逐打闹等,缺乏监控记录难以追责,可能引发群体性混乱。
五、应急处置能力瘫痪,事故损失扩大
机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旅客突发疾病)需要快速响应,安防监控是应急指挥的 “眼睛”。无监控将导致:
· 无法快速定位事发地点:例如,候机大厅某处发生火灾,若无监控,救援人员需逐个区域排查,延误最佳灭火时机,火势可能蔓延至燃油区或人员密集区,造成更大伤亡。
· 难以掌握现场动态:应急指挥中心无法通过监控判断事故规模(如受伤人数、危险扩散范围),导致救援资源调配失衡(如派往的消防车、救护车数量不足或过多)。
· 事后追溯困难:事故发生后,因缺乏监控录像,无法还原事件原因(如设备故障是人为破坏还是自然老化),难以明确责任,也无法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六、违反国际安全标准,丧失航空运行资质
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机场安防有明确要求,其中 “视频监控覆盖关键区域” 是强制标准如《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若机场不安装安防监控:
· 不符合国际安全认证,可能被禁止承接国际航班,丧失交通枢纽功能,对区域经济和航空业造成致命打击。
· 无法与国际安保体系联动(如与他国机场共享可疑人员监控信息),成为跨国犯罪、恐怖活动的 “安全漏洞”,威胁全球航空网络安全。

总结
机场不安装安防监控,本质上是放弃了对 “人员、设施、运行、应急” 全链条的安全掌控,将导致恐怖袭击、非法入侵、设施破坏、治安混乱等风险从 “可控” 变为 “失控”,最终威胁旅客生命安全、航班运行秩序乃至国家航空安全。因此,安防监控是机场安全体系的 “底线要求”,其缺失带来的危险具有系统性和灾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