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领域开放与无人机技术的快速普及,无人机在军民领域的广泛应用既推动了产业繁荣,也带来了严峻的安全挑战。反无人机系统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核心技术装备,不仅是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更是现代化战争中低空防御的关键屏障,其产业价值与发展潜力正日益凸显。

军民双域需求驱动:从低空安全到战争制衡
在民用领域,无人机 “黑飞” 已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从 “天津机场”“成都天府机场” 等无人机干扰事件导致航班延误、备降,到关键基础设施面临的非法入侵风险,低空安全防护的需求愈发迫切。反无人机系统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遏制潜在威胁、保障低空领域有序发展的前提,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前夜,相关产业有望率先实现规模放量,具备显著的经济价值。
在军事领域,无人机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常态化样式。纳卡冲突、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的较量直接影响战争进程与结局。反无人机系统作为无人化战争的 “他山之石”,是应对无人机威胁的核心力量,二者在 “矛与盾” 的螺旋式发展中,共同推动现代化作战体系升级。发展反无人机装备,已成为打赢无人化战争的必由之路。

战略定位:未来防空作战的核心内容
反无人机系统是通过监测、干扰、诱骗、控制、摧毁等技术手段,对无人机实施综合防御的有机整体。尽管本质上属于防空作战范畴,但其作用目标 —— 无人机的 “低慢小” 特性,使其区别于传统空中威胁,成为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随着无人机保有量激增与重要防护目标数量的提升,反无人机作战正逐步成为未来防空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对战场态势与低空安全的影响将愈发深远。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中游主导待突破,军民市场分化明显
从产业链来看,当前反无人机行业集中度较低,中游链主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话语权较弱,尚未形成能够牵引全产业链发展的绝对龙头,导致行业呈现相对垂直的发展态势,中上游环节仍处于逐步成熟的过程中。
竞争格局上,军民市场呈现显著分化。军用领域以央企为主导,企业依托成熟的上下游供应链与主业技术积淀派生反无人机产品,品质保障能力强,受上游价格牵制较小;民用领域因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中小企业大量涌入,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呈现买方市场特征,具备规模成本优势的民营企业占据较多市场份额。

市场需求爆发:国内增速领先全球,成长空间广阔
国内反无人机市场需求正加速扩张。政府招标数据显示,相关招标次数从 2019 年的 211 次增至 2022 年的 807 次,年复合增长率达 39.85%,显著高于全球市场 27.65% 的平均增速。按此趋势估算,2024 年国内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24.15 亿元;若仅测算民用高价值区域安防需求,市场容量约为 110 亿元,当前产值远未触及天花板。叠加军民外贸出口潜力,预计 2024 年国内企业总产值可达 48.3 亿元,2027 年有望突破 132.12 亿元,成长动能强劲。
产业链核心参与者
在反无人机产业链中,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关键环节,涵盖总体设计、指控系统、核心器件等领域,西安光雷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光电设备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卓越的性能以及广泛的应用成果,为光电设备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望成为解决当前行业痛点、推动各领域安防与监测水平提升的关键力量,为产业技术升级与规模扩张提供了坚实支撑。
反无人机系统正迎来军民需求共振的发展黄金期,其技术创新与产业成熟将为低空安全与国防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