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无论是SAN还是NAS、IP-SAN都可以通过转换实现三种应用的。
近两年来网络储存设备NAS、SAN、IP-SAN(iSCSI)一直备受关注,尤以NAS与SAN的应用之争最受瞩目,随着IP-SAN的加入,使得企业存储和海量数据存储在应用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SAN与NAS应用本质不存在冲突
其实这三种存储本质差异不大。首先我们先从SAN谈起,SAN是一种连接外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架构,采用包括光纤信道技术、磁盘阵列、磁带柜、光盘柜等各种技术,其特点是连接到服务器的存储设备,将被操作系统视为直接连接的存储设备。尽管SAN复杂度和价格有所下降,但目前海量存储设备上仍以大型企业应用较多。
NAS则是计算机或设备用的精简操作系统,只负责提供档案服务和其相关的通讯协议。与传统档案储存服务架构不同,NAS设备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具有数据储存、数据存取、以及相关的管理功能,此外其还提供多种档案传输协议。NAS系统通常有一个以上的硬盘,与传统档案服务器同样都以RAID形式来提供服务。而且有了NAS以后,网络上的其它服务器就可以不必再兼任档案服务器的功能。
所以,NAS与SAN在本质应用上并不存在冲突。NAS是服务前端档案层级的网络分享传输,SAN服务SERVER后端则是更底层的区块层级分享传输, 而且SAN设备只要在前端加上一个Gateway(网关器)便可将部份的储存空间转换成NAS来运用。
三种存储方案之间可实现转换应用
现在海量储存另一项争议就是IP-SAN(也就是iSCSI)与SAN,两者同样是区块层级的网络型储存架构,但IP-SAN只需使用低廉的Gigabit Ethernet布建即可实现,而SAN则需要昂贵的光纤信道Fiber Channel建置,因此企业或安防海量储存都转向较低成本IP-SAN,甚至希望能完全取代SAN应用。
由于SAN与IP-SAN差别仅在于附接网络的不同,而且SAN储存设备产品也都支持IP-SAN的功能,只要加装套件,SAN储存设备就可挪用部份储存空间转为IP-SAN设备,并具备与IP-SAN设备相同的存储分享服务。这个过程已由因特网工程任务小组(Internet Engineer Task Force,IETF)在2003年加以整合,通过将SCSI指令包入TCP/IP的iSCSI(internet SCSI或SCSI over IP)协定,陆续得到微软、IBM、EMC、HP等大厂的支持。经过多年发展iSCSI已成功取代早期非标准IP SAN协议,成为IP SAN协议主流,与FC并列为两大标准区块级传输协议。随着支持iSCSI的储存设备日益增加,许多储存厂商也都有了iSCSI产品线。
除此以外,NAS等许多新型NAS设备也将IP-SAN列为选用功能,启动后就能将部份储存空间转为虚拟iSCSI。因此 IP-SAN(iSCSI)储存设备在未来的应用更多归纳在SAN、NAS产品应用功能中。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SAN可以透过Gateway充当NAS,SAN也可兼充IP-SAN(iSCSI),而NAS也可充当IP-SAN(iSCSI),无论是SAN还是NAS、IP-SAN都可以通过转换实现三种应用的。所以即使是NAS、SAN、IP-SAN网络海量型储存设备应用当道,但此类设备能提供直接性需求,包括在安防监控存储和中小企业以下的海量储存市场中。缘由就是可以采用小用量的RAID或DAS的存储,无需使用大型网络,即便使用了也难以整合发挥效能,若等到当监控储存量或企业数据用量规模增加后再使用网型NAS及SAN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海量储存是可以任意选择NAS、SAN或IP-SAN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