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科技应该是公司立足和长远发展的基础。小米公司自成立以来,它的飞速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缺乏、山寨其他公司产品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当你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了一个新产品的时候,却发现被别人抄袭、模仿了。我想,对于任何一个研发者来说,都是一个心痛的消息。近日,小米的山寨行为从移动端抄袭到智能家居行业,听到这个消息,小编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至于为什么说小米山寨别人产品,前方高能量多图为你解读一切。
(一)小米山寨苹果手机及多款产品
从产品方面来讲,你可能并不觉得他们很像。也对,小米并没有iPhone 专属的圆形HOME 键,电源孔、喇叭跟音量键也略有不同,但是从外观来看,隐隐有一种“孪生兄弟”的感觉。
小米手机4 Iphone5S
从硬件外观到产品宣传,是出自一个设计公司吗?
小米盒子 Apple TV
这些小米产品总能和苹果的设计产生联系:
小米mini路由器
Apple Magic Trackpad触控板
外观山寨也就罢了,从系统上也能找到山寨的身影。
小米UI设计
看看它半透明、毛玻璃效果的背景和壁纸,那扁平风格的单色图标,以及日历、指南针、计时器、计算器等应用的图标,想必也是从IOS系统上获得了极大的“灵感”。
山寨苹果的产品也就罢了,连家电行业也未能幸免。
(二)小米空气净化器抄袭日本某品牌
自小米发布空气净化器以来,围绕着小米抄袭日本品牌巴慕达的质疑就一直未停止。我们先来看一下是怎么一个抄法。
小米空气净化器 巴慕达空气净化器
巴慕达是日本高端空气净化器品牌,其设计者是巴慕达董事长兼总经理寺尾玄,2013年4月16日,巴慕达申请了产品外观设计的专利,并通过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批,有效期15年。小米空气净化器是2014年12月16号正式上市,在外观和产品设计上保持着和巴慕达极高的相似度,是否山寨别人的产品大家一目了然。
而且,这股“山寨风”现在刮到智能家居行业啦。
(三)小米“智能四件套”抄袭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的设计和技术方案
(1)小米的APP LOGO设计抄袭物联的LOGO设计
小米智能家居APP LOGO
物联智能家居APP V5版本LOGO
物联智能家居APP V5版本是2014年11月推出的,LOGO由两部分组成,上面一部分是房子,下面是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的“物”的大写字母,底色呈绿色。设计理念是:围绕居住的环境打造一套完整的、绿色环保的智能家居系统,给人们带来绿色、健康、高效、时尚的生活。小米智能家居APP是2015年一月推出的。再看看这设计,上面也是房子,下面也是公司名字的大写字母,同样是绿底儿,这是赤裸裸的照搬物联的LOGO设计,整个就是一个山寨设计。现在,物联智能家居APP已经更新到V5.1.6了,为了和某些抄袭设计的软件相区分,物联现在的LOGO如下,“房子”下面的字母换成了“物联”的大写字母,底色也有了改变,提高了软件的识别度。
物联智能家居APP V5.1.6
(2)小米的网关设计抄袭物联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产品供应商,物联推出了业内首款内置路由器、网关、语音通讯的全功能家庭网关,并为此申请了“云家”这个品牌,完成智能家居入口的统一布局。物联传感拥有目前全球最全面的智能家居产品线,同时掌握全球领先的基于ZigBee协议的物联网无线技术,在智能家居行业拥有很多项发明专利。物联的网关设计是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网关发送的是ZigBee无线信号,它在居家环境中构成一个ZigBee的局域网,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都是在这个网关下发送信号进行工作的。网关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物联在这方面的技术和运用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的水准。小米在2015年推出智能家居四件套,也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协议,这就不免让我们想到,物联率先推出的且技术业已成熟的智能家居系统。小米的这种设计逃脱不了抄袭的嫌疑。
(3)小米的场景联动解决方案效仿物联
场景联动在智能家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要通过几个简单的设置,就能让智能家居产品关联起来,实现你想要的场景模式。场景联动提高了家庭自动化的程度,让操作变得更简单,让生活变的更高效智能。物联的场景联动方案设计已经推出了好几年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技术更加成熟,操作更简单。物联的场景联动只需要添加你想要的普通任务,设置联动条件就能执行你想要的场景。再看看小米的设计,不仅场景的联动设计思路是一样的,而且也是添加启动条件和执行任务。这种设计方案和物联是如出一辙,“不怕你不会创新,就怕你不会抄袭”,小米的智能家居设计都需要从物联上寻找“灵感”吗?
小米场景联动设置 物联场景联动设置
智能家居行业现在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山寨别人的产品,对于受害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和创伤,也不利于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发展。其实,不止是智能家居行业,任何行业都是一样。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提高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抄袭他人,不仅是对受害者的巨大伤害,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