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安防网讯:三星note7的发布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虹膜识别这项黑科技。随后,许多手机厂商纷纷跟进,在手机上加入虹膜识别功能。10月25日于北京开幕的安博会上同样不乏虹膜识别产品和方案的身影,这是否意味着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虹膜识别技术即将进入爆发期?OFweek安防网就此对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识技术”)董事长易开军进行了一次专访,与之深入探讨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易开军表示,任何技术的应用普及都是建立在民众认知度的基础之上的。三星note7让虹膜识别技术被大众所认知是一个好的开始,三星note7“爆炸门”并不会阻碍虹膜识别大规模应用于以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与智能家居系统的交互属性,虹膜识别技术还将逐步渗入智能家居系统,最终实现对微、小、中、大型电子设备的全面覆盖。这是虹识技术的最终愿景,要实现这一愿景虹膜识别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易开军认为,目前虹膜识别技术在近距离、配合式识别方面的算法和方案已经十分成熟,但这还远远不够。虹膜识别技术大规模普及需要在算法方面不断与其他技术无缝融合,这是行业接下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易开军认为,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目前已经实现的近距离、配合式识别;第二阶段是近距离、非配合式识别,这有赖于虹膜识别技术与人眼追踪和自动对焦等技术的融合对接;第三阶段则是中远距离识别,实现有意识采集到无意识采集的裂变,这对前端采集设备和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前端摄像机必须高速、清晰地捕捉虹膜图像信息,同时高分辨率的视频图像信息也会给通信系统带来巨大的负担和挑战。因此,虹膜识别技术大规模普及是一个系统级的问题,需要很多行业的通力合作、共同进步。
虹识技术自主研发的虹膜识别算法在FAR、FRR、EER等指标上全面领先常规算法,识别精度、识别速度持续领跑生物识别界。同时,虹识技术通过虹膜识别芯片及算法硬件化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设备集成及大客户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在应用中显现出安全、准确、快速、大规模识别、易集成的竞争优势。谈到公司算法、芯片齐头并进的布局策略时易开军表示,芯片是任何技术真正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借助于芯片虹膜识别技术才能实现从集中式处理到分布式处理、从机构化应用到个人化应用和从政府到消费者市场的转变。同时,以芯片为载体,虹识技术不断探索虹膜识别技术与现有市场生态的结合之道及当前市场存在的不足和空缺。一旦虹膜识别技术在中远距离识别上取得突破,就能与视频监控相融合,市场容量十分可观,而这是指纹识别和静脉识别等技术无法实现的,易开军举例道。
相比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在与视频监控的结合上无疑落后了许多。但易开军认为人脸识别只是一项过渡技术,视频监控的未来仍然属于虹膜识别技术。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其成本低廉、便于快速大规模部署,但识别率低是其天然的软肋。一旦虹膜识别技术在中远距离识别上取得突破,加上其高识别率的特点,取代人脸识别自然水到渠成。
易开军认为,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组织和联盟的推动。为进一步推动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虹识技术不久前加入了全球最早建立的移动支付领域标准化机构--FIDO联盟。易开军希望借助FIDO联盟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政策和产业链现状,更快推动虹膜识别技术大规模普及。
一项技术的普及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进步,也离不开企业市场策略的推动。在市场布局方面,虹识技术选择了大系统和终端设备齐头并进的策略:一方面主攻金融、公安、国防领域的大客户;一方面与设备终端制造商合作,提供虹膜识别模组。易开军称之为“国家”“民生”两条路线。
如今虹膜支付、虹膜锁等应用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虹膜识别技术带来的便利。未来随着虹膜识别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突破,虹膜识别还将渗透到更多的生活场景,帮我们摆脱钥匙、银行卡的束缚,为我们的安全护航,希望这一天能尽早到来。